近日,由我们副院长葛金华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、江苏文脉工程项目常州市社科联重点委托项目《江苏地方文化史·常州卷》研究编撰工作正式结束,并顺利通过专家审核。项目成果《江苏地方文化史·常州卷》一书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。 

《江苏地方文化史·常州卷》由我们葛金华老师主编,我们(常州社科院)历史所兼职副所长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文献部主任叶舟任副主编。负责组织以我们和上海社科院历史所为主的涉及文史、教育、宗族、宗教、语言、艺术、园林等领域的学者展开研究和编撰。同时打破“一城一校一地”束缚,少量吸纳同济大学等校确有专长的专家加盟,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全书的质量。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、上海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、原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教授,著名历史学家、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,南京大学周群教授、夏维中教授,常州市原副市长薛锋先生等作为主审、联系和地方专家代表,对全书编撰进行了全程把关和全力支持,并充分肯定了本书的首创价值和文化贡献。另外,全书在编撰过程中也得到了省委宣传部、市委宣传部、省社科联、省规划办、省文脉办、市社科联的大力支持。在江苏省文脉工程专刊和多次专题会议上,均有对本书的经验介绍和充分认可。同时,我们中文系还将相关内容落地为一门专业校本课,并将其中部分内容以学校人文之光、常州龙城讲堂文化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播,实现了科研与教学、学校与地方的结合与互动,也得到了多方好评。

《江苏地方文化史·常州卷》作为常州乃至全国第一部以常州文化为内容的专史,内容具有较大的原创性,其既有填补空白的首创意义,也有收集、爬梳和积累稀见史料和文献的开拓意义,更有梳理和研究常州、江苏文脉的提升价值。该书的出版对江苏文脉的梳理,对常州提升文化自信、提高城市认同、凝聚文化共识,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学界尤其是江南社会史、文化史研究领域提供了进入“常州研究”的途径与线索同时,该书也是我们多年来积极整合校内文史资源,坚持凝练“国际视野下的江南文化研究”特色方向的突出成果之一,是在过去《常州非物质文化概览》《清代常州文化简史》《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态研究》《常州城市美学研究》《常州近代企业家群体研究》《常州近代商会研究》等前期积累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结果。




《江苏地方文化史·常州卷》简介:


《江苏地方文化史·常州卷》为上下两编,共十六章。上编六章,从远古一直缕述到近代,对常州文化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,是一部纵向的文化发展史。下编分为“教育、宗族、宗教、学术、文学语言艺术园林民俗常州文化与世界的交往等十章,是一部分专题的专门史。全书采用了来自图、上图、南图、常图古籍部所藏的数百种珍惜文献,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、台湾中央研究院、日本东京大学、韩国高丽大学等海外珍稀谱牒、古籍和研究文献。同时,还大量发掘了散落民间的众多稀见史料。全书以“文化”为中心以第一手文献为依据,全面回答了常州文化从哪里来,常州文化是如何发展成足以开宗立派、能够影响世界的原创性文化的,常州文化最核心的活态可传承内涵与特征是什么,以及常州当代发展可以从中汲取什么养分等“文脉”研究最核心的问题。全书共使用近100张珍贵图片,所用文献中稀见、古籍善本未刊石刻等占到一半以上,其中,不少文献是首次发现和使用。本书为系统梳理、有效总结、深入研究和全面呈现常州文化的首部专史。